1月9日,伴随着不少白领放假前一天的票开始陆续放出,本已迟缓的12306彻底“万劫不复”,报错的蓝色窗口截屏伴随着各色吐槽充斥了微博。根据新浪网调查,有87.9%的网友表示12306瘫痪影响到了正常购票。我和同事两人,开动两个360和猎豹两个抢票软件,两天时间才抢到一张从广州开往武汉的快车,高铁和动车就别想了。
在诸多抱怨中,最常见的一类是“人家支付宝24小时交易350个亿都没瘫痪,只要马云接手,12306就不会这样!”潜台词不言而喻:国企花几个亿搞的12306,远不如淘宝、百度、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靠谱,如果铁老大放下身段与“马云”合作,12306定不会收获如此多臭骂。
愿望很美好,但恐怕并没这么简单。
首先,作为一个互联网产品,用户对12306的预期是“提供快速稳定的购票服务”。网友们对“网站瘫痪”的抱怨只是表象,千万不要以为普罗大众真的关心12306是否真的稳定,人们真正无法忍受的是“这个网站为什么不卖给我火车票”。在此基础上,才会追根溯源,一路分析到12306的服务器够不够、“马云”和国企哪个水平高之类的和自身需求原本无关的话题。
其次,把12306交给“马云”,可以做到少崩溃,甚至提供和互联网巨头一样稳定的服务吗?没问题。
“马云”其实已经在拯救12306——在第三方团队的帮助下,铁科院已经逐步将12306的余票查询系统和订票查询系统从硬盘中搬了出来,放在了服务器的内存资源池中。此外,阿里等互联网公司也参与改造了12306的排队系统。
这种改进当然还远远不够,12306依旧拥有臃肿的前端和UI(导致崩溃的部分原因)、不够人性化的购票流程(与各类抢票助手体验相差甚远),而这些长期被诟病的问题却并未得到铁科院的认真解决。如果把这些问题交给“马云”,的确想不出它们依然会成为系统短板的理由。
从纯技术角度再极端一点说,对于一个全年压力集中在几个星期的售票系统而言,赌上几家互联网巨头的资源,不计成本,将全国2369对旅客列车都分别配上单独的处理集群,肯定不会出现崩溃卡顿之类的问题。
不过,回到最初的问题上来。这样的解决方法,真的就能拯救12306吗?
“马云”的办法做到极致,就是让用户原本需要花几小时断断续续刷网站的体验,变成“秒杀”——没错,假设系统能力变成无限大,足以实时响应春运时最多每天一千万用户的每次鼠标点击,绝不崩溃的后果就是车票瞬间抢空。
春运期间铁路运力的整体不足,注定导致12306的性能无论怎样优化,用户买到票的概率都不会提升,需求得不到满足。不少人看到的,将是一个到达放票时间后,迅速告诉你“没票”的网站。
所以,“马云”能保证12306不崩溃,但“马云”并不能保证让网友坐上回家的火车。